婚姻文化推广

中国的婚姻文化

2023

06-21

关注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联系甄希

手机:138 1441 7105

邮箱:yewu@ipcoo.com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京路天赋广场9号楼1020

浅谈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要: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历经千年的

发展,有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该文简要介绍了古代婚姻制度的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缔结与解除、特点以及其悲剧的必 然性,可以使读者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一些要点,有助于读者对婚姻文化发展的理解。

婚,原在《礼记.昏义》中记作“昏”,

原文作昬,由於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

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

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

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姻,《说

文解字》中对“姻”字的解释为:“姻,婿家

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姻”字在古代代

“席子”,引申为凭靠之意,意思是女方

到了婿家,就有依靠了。因此,婚姻即为男

女嫁娶之事,是人类社会两性结合的基本

制度和形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从古

至今它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被人

们称为“婚姻大事”。

1 中国古代婚姻形式及其发展过程

1.1 原始群婚阶段

阶段,兄弟姐 妹、上下辈之间的婚

配是毫无限制的,父母兄弟姐妹杂处交配,

无所谓婚姻家庭。与“男女群居杂处无二

别。”我认为,这种两性关系,带有从猿类

脱胎过来的习惯,无所谓爱情幸福,是一种

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因此,这只能说是传

统婚姻的一种萌芽。

1.2 血缘婚阶段

血缘婚即同辈通婚,也叫班辈婚或兄

妹婚。是人类婚姻史上第二种婚姻制度类

型。此阶段的婚姻是按辈份来划分的,仅

仅排斥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

互为夫妻,其他兄弟姐妹皆可互为夫妻。

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共妻共夫。伏

羲、女娲的传说就是血缘婚的例子。这种

结合有违伦理道德,因此这种婚配方式并

不能得到长远发展.

1.3 抢亲婚阶段

在家族内部有同辈通婚的习俗,在家

族之外,抢亲也极为盛行。古代的女人,地

位非常低下,极容易被视为财产的、部落战

争的牺牲品而被抢来抢去。这是男权社会

下女子的悲哀与无奈。而今,在广西云南的

僳僳族,娶亲时,双方都要约定好,去抢那

么一番。不过,这里的抢亲只是婚礼上一种

娱乐的方式,而并非真正的抢婚。

1.4 族外婚阶段

族外婚,又称普纳路亚,它是母系社会

的一个标志。族外婚就是禁止氏族族内通

婚,寻求女子须到其他氏族部落;同时,把

本族女子嫁到外族。这与血缘婚相比就极

为文明与进步。其实,我认为这可以归功于

抢亲婚的发展,因为大家逐渐发现,抢来的

女子生下来的孩子一般都很健康,而族内

通婚所生的孩子多为弱智和畸形,甚至早

年夭折,因此,族外婚得以长久发展。

1.5 对偶婚阶段

对偶婚,即一个男子以一群女子为妻

子,其中有个主妻;反之,一个女子也有一群

男子为夫,其中有主夫。对偶婚分两种方式,

第一,望门居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

样的;第二,居妇家制,如《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我认为,

对偶婚是古代体现男女平等的一种方式。

2 中国古代婚姻的缔结与解除

2.1 婚姻缔结

在古代中国,婚姻是“合二姓之好”,

那么符合家庭的利益是首先要考虑的。至

于夫妻本人是否愿意及性情是否相配等是

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因此,这种婚姻的缔

结,不但没有给男女双方带来结婚的幸福,

而是成了剥夺他们追求人生幸福和人格独

立的枷锁。

2.2 婚姻解除

古代婚姻的缔结有一套完整的制

度,被称为“七出三不去”。七出即:“不

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口

”“窃盗”。“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

定的补充规范即“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

年丧”“前贫贱后富贵”。“七出三不去”制

度是宗法制度下父权和夫权专制的典型反

映。由此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对于青年男

女来说是非常残忍的,结婚、离婚都由父母

说了算。所以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中的

兰芝、陆游妻子唐氏的离婚悲剧。

3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3.1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婚姻的

形式,不奉父母之命,没有媒证的婚姻,社

会是不承认的,当事人没有任何选择的自

由。这就是所谓的家长专制。在这种制度

下,男女双方的结合都是靠父母和媒人的撮

合,年轻男女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力被剥夺。

这种不带感情的婚姻对男女之间和家庭生

活的和谐是非常不利的,最终酿造了太多的

悲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映了古代社会

家长制度和包办婚姻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之

中扼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宣泄。

3.2门当户对

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

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

北朝时期,门第等级更加森严,士族与庶族

之间禁止通婚,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

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

习俗。这种是“门当户对”的传统,是有明

显的等级之分的,这样就很大一部分约束

了男女双方的自由结合,同时也让社会停滞

不前。其实,门当户对的观点在如今社会仍

有重大影响。据新的社会调查显示,目前

有相当部分的的青年人和绝大部分的年长

者支持甚至鼓励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仅

仅是一种旧观念,更多的是涉及到了双方

的生长环境、人生观等等。对我们当代大学

生来说,门当户对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

问题,一方面,父母长辈都希望为子女找到

具有相同或者至少相似条件的对象,但别

人所谓的条件和素质“优秀”,并不代表适

合,好或者优秀在当代社会也绝对没有一

个客观标准可言,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是最

清楚的。可是另外一方面,门当户对又有他

的合理之处,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

思想观念很难达到协同一致,今后难免摩

擦种种。比如《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和冷

清秋,再相爱最后也因为两人的巨大差异

而分道扬镳。爱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抛弃

一切追逐的爱情是否可以经受一切考验?

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中国几千年的封

建社会婚姻家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

色,虽然五四运动后,随着男女思想的解放

和封建体制的倒塌,很多中国青年男女从中

解脱出来,但我们要以史为鉴,从这一制度

中窥探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弊端所在。通过

对历史的反思,我们才能对传统多一份认

识,多一份认识,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

解就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责任,才能让我们

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快来测试你的婚姻质量吧

甄希婚姻质量测试已帮助 9+ 万用户 收集超过 10+万份数据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