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知识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2023

07-14

关注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联系甄希

手机:138 1441 7105

邮箱:yewu@ipcoo.com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京路天赋广场9号楼1020


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经济学是理性的,所以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婚姻的本质,婚姻的选择和风险,目的是让人们理性地选择、维持和解除婚姻。

关键词:婚姻  交易行为  效用和成本

从爱情走进婚姻,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婚姻到底是爱情的升华还是爱情的坟墓呢?钱老先生曾经在《围城》里写道:“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也有对婚姻的看法:“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

那么婚姻,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该不该走进婚姻?笔者在这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婚姻。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就以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婚姻,并写进了《家庭论》一书中,也获得了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贝克尔的研究不可能是全面的,另外时代也在改变,所以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是不断更新的,这也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提供了契机。

一、婚姻的本质

在经济学看来,婚姻其实就是一份契约,是一男一女以某种利益为核心,出于自愿的原则来结为伴侣,彼此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契约。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婚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但是这个意义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是不完自由的假设前提下的,因为在这前提下,我们不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或金钱,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分担财政上的赤字和盈余。简单来说,婚姻的意义就是一方生病了不能工作,这时就可以依靠另一方的收入,这是共担风险;婚姻双方可以共同使用房屋,共同吃一顿饭等,这就是共享收益。

另外,婚姻也是一种交易行为,有消费需求就有交易的产生。贝克尔说过:“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来源于经济基础,所以也可以用经济规律来分析。男人和女人之间互为消费品和客户,消费来自于差异。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将男女双方看成独立的经济体,也可以说成是一个企业,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由于对对方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利名声、容貌等的需求,所以产生了交易。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交易双方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自身。

二、婚姻中的三种模型

(一)婚前的匹配

 婚前的匹配主要有两个模型,一个是stable matching,另一个是searching model。

首先,我们来说stable matching。Stable matching其实是一种Gale-Shaply算法。算法的问题是假设现在有N个男生和N个女生跳舞选择伴侣,然后最开始的时候男、女生按照下面情况对彼此进行排序选择舞伴(见图1):

每个男生都对女生按照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排序;

同样的,女生也是按照最喜欢的到最不喜欢对男生进行排序;

算法目标:每个男都找到唯一一个女舞伴,反之亦如此,从而达到了所谓的stable matching。

 

算法演示步骤:(红色表示匹配成功,蓝色表示匹配,失败)

第一步:男1选择女1,,同时女1接受男1,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更佳的匹配组合。

第二步:男2选择女2,同时女2接受男2,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更佳的匹配组合。

 

第三步:男3选择女1,同时女1选择男3抛弃男1,因为对于女1来说,男3的排序在第一位。

 

第四步:男1选择女2,同时女2选择男1抛弃男2,因为对于女2来说,男1的排序在第一位。

第五步:男2选择女1,但是女不接受男2

 

第六步:男2选择女3,同时女3接受男2,算法完成。

 

 

其实这个算法模型简单解释来说,就是当你觉得结婚比不结婚带来的效用高,和A结婚比和B结婚效用高的话,你就会选择结婚。但是,经过这个算法演示之后,结果发现,在由两男两女的假设前提下,综合评价最好的男人和综合评价第二的女人结婚,综合评价最好的女人和综合评价的男人结婚,这样的结构最稳定。劳动经济学给出的解释是婚姻中需要一个人由主导权,而主导权是掌握在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手上。

另一个模型searching model主要衡量的就是结婚的效用和单身的效用,当结婚的效用大于单身的效用时,人们就会选择结婚。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找寻对象都需要成本,当这个成本过高时,人们可能就会选择继续保持单身。但是从经济学量化的角度来说,当婚后的效用下降,而找寻成本较低时,人们就可以选择继续找寻对象,这时就需要分析离婚的效用和成本。

 

(二)婚后的决策

婚后的决策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构建效用函数,需求决策就是家庭在预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典型的公式就是U=f(X1,X2,X3...Xn),其中U代表效用水平,刻画消费者的满足程度,(X1,X2,X3...Xn)为对n种商品的消费量,相同的(X1,X2,X3...Xn)对于每个消费者构成的满足程度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偏好也不一样。所以,在假设没有孩子的家庭里,夫妻双方的喜好和收入对于家庭的效用有重要影响。

夫妻双方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自变量。我们可以借用马科维茨模型来分析男女双方收入对于家庭效用的影响。

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首先,我们给定投资者一个效用函数:

U=E(rc)−½Aσc2,其中A是个人的风险厌恶系数,½是一个约定的可以改变的常数,r和σ分别表示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我们要使得效用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将这个运用到家庭中,我们假设投资组合包括风险资产(对方的收入y)和无风险资产(自身的收入1-y)。那么,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为:E(rc)=yE(rp)+(1-y)rf,其中是对方收入投资的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是自身收入投资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

接下来,我们对公式进行推导:

我们可以得出σc=yσp,要使得效用最大化,U对y的偏导就要为0,所以得出:E(rp)-rf-Ayσ2p=0.

经过上面一系列的公式推导,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要求出一个家庭双方收入投资的最佳配置组合,就要知道E(rp)和yσ2p。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到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假设我们知道这两个收入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方差以及两者之间的协方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边际量,并且计算出E(rp)和yσ2p。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出最佳的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所以家庭中夫妻双方的收入投资最佳组合也能确定。

(三)离婚模型

经过了婚前的匹配和寻找,人们选择了结婚,这时他们普遍预期这段婚姻能够长期维持下去,但是分居和离婚使这段美好的愿望落空。对于婚姻维持的问题,只能靠一些道德因素来使它长期维持下去。婚姻是夫妻双方签订的契约,即使是将长期契约的一般理论运用到婚姻中去,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婚姻维持的问题。婚姻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的都比较含蓄,有些甚至是不成文的规定,无法用强制性的契约手段去要求双方执行。婚姻是夫妻双方的长期投资,一旦婚姻破灭,他们的投资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离婚的模型很复杂。有很多经济学在不同角度对于离婚做出了分析。例如夫妻双方在家庭里花费的时间对于离婚的影响,生育孩子对于婚姻的影响,夫妻双方父母对于离婚的影响,甚至于还有研究性生活对于婚姻的影响等等。但是这些研究模型的核心都是如果离婚的效用比维持婚姻的效用高,人们就会选择离婚。

但是离婚是存在成本的,这也属于婚姻中风险的一部分。离婚成本包括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婚姻是一种交易行为,经济损失包括交易成本,离婚后交易成本就会转变会沉没成本,还包括接触婚姻契约的诉讼费等费用。名誉损失是指离婚后社会上对自身的负面评价等。另外,离婚还会对下一代造成伤害。如果离婚的成本过高,一部分人就会选择继续维持婚姻。

三、婚姻的收益和成本

基于自愿的原则,我们也可以用偏好来解释婚姻的选择,而和偏好对应的就是效用。我们由婚前的匹配模型可以得出,如果结婚的效用大于单身的效用,人们就会选择结婚。不管是选择保持单身,还是选择单身,都是人们权衡收益和成本的选择,希望能获得更高的效用。现如今,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结婚,显然,一段婚姻是可以带来很多收益的。

首先,一段婚姻可以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婚姻对象是一个很适合的情感寄托,未来的余生都是婚姻的陪伴。生病了,是婚姻中的另一半来照顾你;难过了,是婚姻中的另一半来安慰你;开心了,与你分享喜悦的也是婚姻中的另一半。

其次,一段好的婚姻带来的更多是物质上的收益。

一是可以传宗接代。繁衍后代是一段婚姻带来的重要的收益,虽然从思维逻辑上说,婚姻并不是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但是婚姻是一种交易契约,男女双方在生育上具有差异性,所以通过婚姻契约来形成女方自愿生孩子,而男方愿意付出更多来抚养孩子。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丁克家庭这种特殊情况。

二是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婚姻交易的是男女双方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可以形成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收益。例如,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女性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不管是男主内女主外,还是女主外男主内,都比一个人兼顾内外要带来的收益高。

三是形成规模经济。结婚后,个体消费转变成了家庭消费,这可以产生一部分规模效益。例如,结婚前一个人要负担房屋、食物等费用,但是婚后可以两个人分担,费用就会减少,降低生活成本。

四是规避风险。其实,婚姻是一种廉价和有效的保险方式,夫妻一方如果陷入了风险当中,这时他就可以依靠另一方来分摊风险,将风险降到最小。例如,一方如果丧失了工作能力,那么就可以依靠另一方的收入来生活。

五是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率。通过家庭效用函数和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我们可以得出投资效用最大化的投资组合。另外,夫妻双方收入的合并可以扩大投资的资产基数,从而提高回报率。

婚姻是一种缺乏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商品。婚姻带来的收益很高,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了结婚。但是当今社会很多人选择保持单身,这就需要分析婚姻成本来解释。首先,寻找对象需要花费金钱、时间等直接成本。例如,你去约会时要花费时间,打扮和请人吃饭也要花费金钱。另外,你为了追寻一个对象,就要放弃时间去干其它事甚至放弃其他可选择对象,这就是机会成本。

我们发现,现代社会,很多学历高、职位高的成功女性更偏向于单身,因为她们经济上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强,不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依赖。她们选择结婚的机会成本太大,单身的效用高于婚姻,所以她们自然选择了单身。

四、婚姻的风险

很多在结婚前十分恩爱的情侣在进入了婚姻之后,就开始相互埋怨,陷入争吵,这就是婚姻的风险。其实,婚姻就是一项风险投资,女方是企业法人或者说是经营者,男方是投资者。当男女双方领证时,就完成了首轮天使融资,公司开始运作。这时,女方作为公司法人和经营者,对公司的具体经营业务和财务状况都承担着重要职责。而男方作为投资者,为公司的日常运营提供资金。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就很容易解释婚姻的风险。从投资人角度来说,男方只要保证公司能运营下去就行,换言之就是家庭能维持就行。而女方作为公司的法人,对于公司担任着重大职责,所以任何事情都尽心尽力。随着两者思维模式差别的发展,矛盾开始产生。女方觉得男方对家庭不负责任,而男方觉得这项投资无法盈利。这样可能导致女方想要寻找另一轮投资,而男方看上了其他的投资项目,所以导致了离婚。

至于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用经济学上最常用的例子来解释,就是假设你买了一个包子,吃了感觉很好吃就想买第二个,可能第二个也会觉得还不错,但是当你越吃越多的话,你就会觉得难以下咽。婚姻也是如此。当新婚时,夫妻双方会觉得新婚燕尔,十分甜蜜。当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婚姻的新鲜度和满意度就会下降,婚姻无法达到自己所需的效用,离婚也是自然而然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婚姻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往往出现在二手车市场这个经典模型当中,二手车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卖主和买主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主体会产生两种形式的隐瞒。一个是信息隐瞒,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为了利益而隐藏一部分信息,例如二手车卖主会为了卖个好价格来夸大商品的质量。另一个是行为隐瞒,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为了利益而做出以利于另一方的行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投保人和承保人,投保人投保后对于自身和财产的安全防护措施就会减弱。我们可以将这个二手车市场模型套用到婚姻市场中,由于交易商品的复杂性以及交易主体的隐瞒,交易主体在对商品的认知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很容易发生。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婚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婚前匹配就会产生问题,无法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构。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在婚姻中,这个后果的典型就是出轨。

五、结论

经济学其实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理性选择”理论几乎适用所有的人类行为。人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已经做了一个理性的决定,人们之所以选择跳槽、结婚或是离异,是因为如果不那么做的话,他们得到的结果只会更糟糕。婚姻是一种交易行为,只要是交易,就会存在风险。而作为交易者的一方我们在婚前的选择,婚后的决策和对风险的处理中,都要时刻保持经济人的理性来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快来测试你的婚姻质量吧

甄希婚姻质量测试已帮助 9+ 万用户 收集超过 10+万份数据

立即测试